典型案例
“宜”起诚信|镇江经开区法院执结一起十年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这件事也算了结了,以后就安安心心过日子吧。”
日前,在镇江经开区法院执行服务窗口,小梅(化名)接过现金,压在心底多年的“大石”,随着执行干警孙娴的劝慰,终于也缓缓放下。
这是一起怎样的案件,梗在小梅心头十年之久,又是怎样的契机和努力,让此案在十年之后终得化解?
时间回溯到2014年6月,小梅的丈夫驾驶客车与被告涂某相碰,这起事故对小梅丈夫构成二级伤残,导致其智力下降,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该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涂某迟迟未履行赔偿义务,小梅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几经辗转,法院都未发现涂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涂某一直逃避执行,拒不露面。在穷尽调查措施后,案件陷入“终本”僵局。
据悉,事故发生时,小梅家中的孩子还在上小学,尽管其丈夫所在单位认定工伤,和保险公司一起承担了部分医疗费用,但事故造成的伤害还是为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十年间,小梅在照顾丈夫的同时,往返法院与家中,法院基于小梅的家庭情况也发放了司法救助金,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2023年,案件出现转机,法院通过他人提供线索,再次找到涂某。多年一直受制于执行案件和执行措施的“枷锁”,涂某表示非常后悔,但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拮据,一时无法付清所有赔偿款,愿意分期支付。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一致同意将赔付金额确定为15万余元。
2024年12月27日,涂某带着8万现金来到法院,将最后一笔赔偿金交予小梅。这是他打工刚结的工资,加上之前陆陆续续的线上转账共计156000元,至此所有赔偿金额均已履行完毕。
被执行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应该直面现实积极寻找解决路径。执行局局长张凯说:“解开心结是关键。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弱,但只要态度积极筹措资金,申请执行人基于实际情况可予以体谅,双方达成和解。这起案件在法院的督促下,被执行人最终履行完毕,大家都解开了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