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先行之于余杭,有实实在在的模样。

杭州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平台动能澎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扎根余杭引领数字经济强劲发展,字节跳动华东中心、快手浙江总部、中电海康总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等一大批“塔尖”企业在这里形成了“虹吸效应”,不断形成技术、人才、金融资源的聚合反应。

▲未来科技城

难能可贵的是,余杭还有5000多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和双千年古镇文化交相辉映,更有壮美风光、村强民富、民生幸福点缀其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自全省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三年来,余杭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创新开拓了一系列行动、项目、计划,实践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蝉联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考核优秀单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队”里的“排头兵”。


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

▲强脑科技脑机接口技术

3.5秒能做什么?交给未来工厂试点企业钱江制冷,能生产出一台压缩机;“意念控制”能成真?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让科幻变成现实。

在余杭,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推动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打造的“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和之江瑶光操作系统,成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为数字共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湖畔实验室免费开放100件AI专利许可,覆盖图像技术、视频技术、3D视觉等诸多AI技术领域,降低AI门槛、推动AI普及,与全社会共享技术红利;程天科技利用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了医师、患者、机器人能共享控制的康复外骨骼产品;灵伴科技深耕5G+AI+AR领域,其AR产品已完美适配油气、制造业、汽车、化工等数十个细分行业场景,在全球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

▲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

三年来,余杭锚定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目标,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抢先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算力、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不断以新科技、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2023年,余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亿元,增长8.5%,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802亿元,占GDP比重近30%,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占GDP比重近70%,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高达98%,财政去年用于企业和人才的政策补贴达到115亿元。

今年以来,余杭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季度实现GDP814.26亿元、增长9.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15.65亿元、增长14.9%,总量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1-5月完成财政总收入40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2.78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

当下的余杭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热土,目前,余杭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2万,占全区常住人口近30%。以未来科技城为例,核心区平均年龄从42岁降到了32岁,本科以上就业人口占比85%以上。

在共富路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浙江人才大厦

按照“共建、共享、共富”的人才协同理念,余杭还发挥着自身优势,以浙江人才大厦、丽水数字大厦、衢州海创园等“人才飞地”为协作平台,通过实施人才一体化互认互通、项目合作孵化培育、研发生产优势互补等方式,推动科创、产业、资金、服务共享互补,走出了一条“有来有往、相互赋能”“创新共推、创业共进”的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让发展成果惠民利民是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

▲永安村禹上稻乡

余杭街道永安村探索“流转抱团飞地”路径,打造“禹上稻乡”共富模式,破解了单村发展力量薄弱、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生产经营路径单一、农业种植附加值低等问题,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小古城村围绕共富理念,积极联合区内休闲农业单位成立“小古城农文旅产业共同体”,组建乡贤智囊团,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发展共商。

余杭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乡村创业创新、生态文明等方面改革,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创富。

如今余杭的乡村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曾经人们不愿提及的“乡下角落”早已不复存在。

▲安家青宿

长假期间,黄湖镇青山村的民宿总是爆满,不早点预定难以抢到一席地。“第一次来青山村我就为它着迷”是上海刘女士的肺腑之言,说要去哪里度假,现在的她一定推荐青山村。

▲青山村美景

青山村的“吸引力”不仅仅因为绿水青山。青山村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建立起多方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新的路径。水基金项目还以林权流转的形式对水源地汇水区内毛竹林进行集中管理,更青的山、更绿的水,为当地发展绿色产业打下了基础。如今,村里加大绿色产业的引育和协同,形成了自然研学教育产业集群和艺术设计全产业链生态圈,同时实施“自然好邻居”计划,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经营,推广纯天然无公害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生态富民成为了现实。

城乡统筹是每个共同富裕“考生”绕不过的必答题。在共富路上,余杭区聚焦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三大差距”,着力攻坚、精准施策,推动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山城协作”便是余杭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案”之一。

▲百丈“竹海”

百丈镇竹材精深加工企业“百晟生态”与未来科技城企业“拙尔文创”牵手,双方合力打造出多款竹制创意产品,预计每年将助力“百晟生态”增收400万元;瓶窑镇企业杭州利富豪科技有限公司与未来科技城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硬件云平台项目,擦出了物联网科技的新火花……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向西部五镇输送了50余个重点项目,其中15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已落地7.1亿元,涌现出了如小电科技、泰熙生物、普旷农业等优质项目。

余杭共富蓝图渐成全域幸福实景。2023年,余杭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45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223元,同比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53:1,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余杭正在全力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其中的关键一环是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质感和温度。

▲“禹上客厅”婴幼儿成长驿站

余杭街道有个“禹上客厅”,是集社区养老、婴幼儿成长照料、青少年学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为全年龄段的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服务体。智慧老年餐厅,老人刷卡就能就餐;楼上的婴幼儿成长驿站,爬行区、学习区、游乐区、教学区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在余杭区,像“禹上客厅”这样拥有类似功能的“客厅”还有很多。放眼全区,余杭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增进打造力度,落地余杭的标志性共富成果不胜枚举:

▲浙大一院总部二期效果图

“美好教育工程”——先后招引入驻了杭二中、学军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仅2023年余杭就有学校项目开工16个、建成26个,新增学位1.58万个,获评全省现代化学校10所、省一级幼儿园7所,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舒心就医工程”——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开工建设,浙大一院在“国考”中斩获全国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余杭连续5年获评健康浙江考核优秀等次;“交通畅达工程”——完成国省县道大中修48公里、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63公里,优化公交线路20条;“文化地标工程”——杭州音乐厅、余杭国际体育中心等高端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

▲国际体育中心项目效果图

就业优先促发展,民生之本稳如磐。在就业这道共富题中,余杭也有着自己的“算盘”。

自余杭区揭榜挂帅省灵活就业服务应用场景建设以来,余杭区推出“新业态灵活就业服务”在线平台,搭建“浙里办”服务端、“浙政钉”治理端、数字驾驶舱三大智慧应用,已累计为3.45万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绘制“精准画像”,“灵活就业用工市场”岗位数据库,已累计汇总企业256家,缺工人数7.2万人,为灵活就业人员精准推送工作岗位8.5万余个,全力支持灵活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助推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要可知可感可获得。余杭值得更好的期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