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中寺粮仓(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金于城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 端午前后,插秧正忙。伴随着“哒哒哒”的马达声,头戴斗笠、身披雨衣的工人操纵着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秧苗从苗盘上滑落,一行行快速而整齐地插到水田里。插秧机开过之处,水汪汪的田垄添了一层稀疏的新绿,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不时有白鹭飞掠而过,好一幅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这是记者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看到的一幕。“今年我们水稻种植面积有880余亩,主要种植‘甬优7850’‘甬优1540’两个晚稻品种,收获期大概在10月中下旬。届时,将结合良渚文明开展秋季研学、收割体验、摄影大赛等丰富活动。”杭州良渚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园区管理部周迎迎告诉记者,收获的水稻还会经过挑选,做成良渚古城贡米等文创产品。

为什么遗址公园里要种植如此大面积的水稻呢?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发掘,五千多年前良渚人主要的食物来源就是水稻。2017年,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内的池中寺发现了近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此外,石质农具、灌溉设施等的发现,也揭示了良渚先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高度成就。正是良渚时期发达的稻作农业,奠定了良渚王国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内没有找到种植水稻的痕迹,但据专家推测,古城内大量的炭化稻谷遗存,应是从城外种植的水稻运送进来的,这侧面说明在良渚时期已经存在显著的社会分化。

“早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比较发达的稻作文明。这些水稻既是良渚稻作文明的体现,也是一种植物标识,它和油菜轮流‘站岗’,为访客标识了良渚时期的水域面积,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良渚古城这一水乡泽国的魅力。”周迎迎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望着这一片广阔的稻田,不由得让人期待丰收的秋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