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区级有关单位:

现将《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和美余乡” 高质高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5月8日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和美余乡” 高质高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工作部署,以“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为牵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余乡”建设,加快构建“十村引领、百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格局,实现“三农”共富先行,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贡献“三农”力量,努力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余杭样板”。

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增加值增幅达3%以上,高质量完成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两个“国字号”创建。全区14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增长8%,达到11.5亿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达到57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乡村内生驱动力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 优化西部五镇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配置规划,全面提升中心城镇承载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全面实行电子居住证。建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探索以积分制为依据的紧缺公共服务梯度供给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市公安局余杭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

(二)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推动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未来科技城三大产业平台与属地镇街结对帮扶,未来科技城与西部五镇组团协作,进一步优化产业平台与结对镇街、村社在人才、产业、空间等资源要素上的让利机制。规范农业农村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规范技术审查、现场勘验等特别程序行为。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实现“一搜就找到、一看就明白、一点就能办”。推进部门数据共享、互通互认,提高申请信息共享率,普及电子证照。优化农业农村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流程。有序组织开展农村土地二轮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善农业农村领域首次涉农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推进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改革,落实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激励政策,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9个,完成年度投资22.04亿元。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建设星级产业农合联3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区市场监督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区供销联社、区林业水利局)

三、强化稳产固本,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三)全域落实良田建设硬措施。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补充耕地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做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综合整治,实施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11000亩。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改造提升4000亩,亩均财政投入4000元以上。实施健康土壤行动,全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达到2.85。完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级33座。全面加强对各类资源要素和资金的统筹力度,实现耕地垦造和功能恢复3300亩。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区林业水利局)

(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粮食任务指标,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22.91万亩、10.05万吨以上,政府粮食储备规模达到0.834亿斤。粮食“五优联动”实施规模达1.43万亩。开展种粮成本收益分析,探索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水稻种植完全成本保险。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确保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粮库数字化建设,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教育局)

(五)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生猪稳产稳供稳价为中心,围绕生猪逆周期调控,完善优化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构建金融保障产业发展格局,稳固生猪基础产能,确保能繁母猪稳定在0.48万头以上。加快发展优质家禽、湖羊等特色畜牧业,家禽出栏达235万羽。提升蔬菜保障基地面积700亩,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40万吨以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水产品产量4.3万吨,努力建成年育苗能力10亿尾以上的省内罗氏沼虾育苗领跑基地1家。因地制宜推广稻经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等综合种养模式,全区稻田新型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0000亩以上。避免涉林垦造,开展林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发展林下经济1000亩。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林业水利局、区商务局)

(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名院名校名企合作,加强校地合作项目,实施科技合作项目4个;实施“一对一”专家团队指导“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引进试验优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20个以上。围绕“设施蔬菜”争创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3个省农业“双强”项目建设。建设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家、生态低碳农场4家、科技小院2家。深化“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完善“设施+机械+数字”智慧农业集约发展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家、数字化供销农场1家。实施重点品种农产品数字化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迭代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强化农机技术和装备集成应用,建设现代农林事服务中心2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个,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9.62%以上。(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林业水利局、区科协、区供销联社)

四、拓宽增收渠道,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七)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山林经济、庭院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创新推广用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健全跨区域用工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农民多渠道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推进共富工坊等建设,探索企业管两头、强村公司和农户管中间的产业共富模式。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激活农户资源资产,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200宗。探索建立涉农项目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促进农民  熟练掌握数字技术新农具,提高农民“触网”技能。(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区文旅集团)

(八)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围绕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全面探索农村集体资源市场化运营,积极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共富联合体、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基层实践创新,规范、高效运营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推进3个乡创空间建设,激活乡村资产资源价值。实施乡村点亮行动,深化村庄经营。实施西部富美党建联建-“共富帮帮团”促乡村振兴项目行动,助推区级相对薄弱村脱薄,实现被结对村年经营性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稳步提高分红村比例。深化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推进村庄景区化2.0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林业水利局)

(九)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完善产业帮扶、健康帮扶、金融帮扶、结对帮扶机制,大力推行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代种代养、来料加工等增收组合举措,积极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派驻全覆盖。完善低收入农户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15108元。(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供销联社)

五、提升治理效能,打造乡风文明典范

(十)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完善健全村社“争星晋位、全域建强”工作机制,迭代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软弱涣散村社评估、指导工作机制,乡镇(街道)每年按照不低于5%比例倒排确定软弱后进村,“一村一策”落实整转举措。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加强以村书记为重点的村级组织班子建设,选优训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乡镇驻村联村干部实质性作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持续推动基层走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沙巴体育娱乐场,中国足彩在线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要求,构建为基层减负“防火墙”机制,切实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减负,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公室、区委社工部、区农业农村局)

(十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  经验”,以警源、访源、诉源治理为重点,全域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径山小古城村20周年节点,打造“众人议事日”,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的理论溯源、全域实践和宣传推广。面向区、镇街、村社、网格4级用户的实际需要,强化数字应用集成,用好“众人议事厅”应用等乡村数字化系统平台,深度开发“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赋能基层治理。加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培育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区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达88%以上,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规范化运作达到92%。常态化开展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斗争。完善村级小微权力监管制度,贯通集成基层智治系统,全区行政村“智慧印章”覆盖率100%,清廉村居达标覆盖率70%,创建清廉村居10个。结合党纪学习教育,重点围绕分区以来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复盘剖析,补齐漏洞短板,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结合属地执法运行实际和承接能力,对赋权事项进行动态评估,确保需求和实际精准对接。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深入实施法治进万家宣讲、户有明白人培养、村有示范户提升、示范有质感评价“四大行动”,扎实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提升工作。(区委政法委、区委社工部、区委组织部、区信访局、区司法局、区纪委监委、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十二)推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农村文化礼堂运行效能,举办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运会”等群众性活动100场次以上,评选五星级文化礼堂3家,持续擦亮“我们的”乡村文化品牌。全面打响“五千年中国看良渚”品牌,高规格办好第二届“良渚论坛”,高标准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新创建省级文明村4个,省级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95%以上。创新文化特派团制度,建设非遗工坊,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强乡村文化研究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一批余阅书房、余阅书舍等建设。开发利用城乡边角场所建设群众文化体育设施,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进“艺术乡建”,培育文艺特色乡镇、村、基地2个。新建乡村博物馆2个。(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文联)

(十三)着力培育现代“新农人”。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坚持“引、育、转”相结合,推动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培育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培育农创客300人,招引新乡贤500人,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4个。深化田间学校建设,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能工巧匠”,推广双师制、走出去、订单式等培训模式,力争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育部省级乡村振兴头雁104名以上。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拓展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便农信贷产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50亿元,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用信覆盖率达到100%。(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委统战部、区供销联社、金融监管总局余杭监管支局)

六、提升产业质效,擦亮“土特产”品牌

(十四)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造。瞄准市场新消费需求,深挖山水林田、历史文化、农事民俗、优质农产、特色小吃、气候气象等资源,创新开发精品粮菜、特色林果、优质茶桑、生态畜牧、珍品菌菇、道地药材、绿色渔业等特色产品,培育发展乡村民宿、山野露营、生态康养、清凉避暑、教育研学、运动休闲等新业态。打造乡村“土特产”出圈网红品牌,争创气候品牌,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和资源保护利用。新认定省级名优“土特产”1个、绿色食品7个,力争实现全区休闲农业收入13亿元以上。新认定浙江省优质林产品公用品牌“浙山珍”1个(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水利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气象局、区文旅集团)

(十五)推进农业园区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苕溪省级农业园区,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传统农业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余杭路径。壮大蔬菜、水果、畜禽、渔业、笋竹等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认定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个。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创新、物流营销、文旅契合等多环节组合、上下游贯穿的全产业链利益共享联结机制,着力构建一二三产叠加融合的现代产业振兴发展新体系,重点打造径山茶、瓶窑果蔬、仁和渔业等3条亿元级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其中径山茶全产业链达到10亿元以上。深化茶叶品种选育推广,构建径山茶专用品种体系,争取提供不少于60万株专用品种茶苗。(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气象局、区文旅集团)

(十六)提能升级乡村“地瓜经济”。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发展,在区域内外扩大生产基地、订单基地规模,做强农业总部经济。推进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3.5亿元以上。实施“一村一品”培育计划,分类打造书画村、摄影村、运动村、艺术村等产业特色村5个以上。快递主要品牌平均进村覆盖率达100%。(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邮政管理局)

六、提升建设品质,推动和美乡村先行

(十七)联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基本完成区级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完善“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村单元详细规划+农房设计”联动机制。深化首席设计师、驻镇(村)规划师等服务体系,健全乡镇建设指导员和乡村建设员制度。有效运用“农房浙建事”系统,严格落实农民建房带图审批制度。实施城郊结合部整治、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及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培育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3个。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公厕协管机制,新(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个,行政村覆盖率97%以上。按要求落实农房宜居改造、行政村管线序化、46个行政村道路提升。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完成农村水系整治9公里,打造亲水节点3个。深化“一村万树”建设,争创“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国网余杭供电公司、区林业水利局)

(十八)全新提质精品样板。启动开展“千万工程”新一轮点、线、面提升,差异化、特质化推进名村名带建设,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推进区级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10条、区级未来乡村示范村创建17个,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1个,启动建设数字乡村12个、和美庭院0.45万户,推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创建1条,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示范村(未来乡村)3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5%以上,着力构建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和美乡村“余杭样板”。(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区气象局)

(十九)全域打造美丽田园。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行动,一体推进生产清洁、环境整洁、抛荒整治,构建秸秆露天焚烧和综合利用全链条管控机制。实施土壤健康行动计划,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实现废弃农兽药包装物回收率91%以上,回收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率100%。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广主要农作物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和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保持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确保单位耕地面积施肥强度小于23.43千克/亩,单位播种面积用药强度小于0.092千克/亩。推动30亩以上渔业规模养殖场生态化处理设施全覆盖。开展抛荒耕地和冬闲田综合整治利用,完成抛荒耕地整治869亩。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实施苕溪、京杭大运河干流余杭段禁渔期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科技局、区林业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

(二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行“四好农村路”2.0建设,提升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含新改建和养护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单村水站6座,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95%以上。适度超前布局农村电网,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405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10个。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集约升级,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0%。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乡村综合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水电部门技术支撑、社会公司服务”的方式,组建农村表后服务队,为农户免费提供户内水、电线路等应急维修、安全检查服务。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推进5G数字化示范应用,打造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林业水利局、国网余杭供电公司、区邮政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气象局、区发改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二十一)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农村学校“教共体”建设,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强化乡村公办中小学“名师”孵化,培育区级及以上名优教师不少于20名,农村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9%。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完善专家资源下沉机制,实现名医线上会诊零距离。推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70%。持续推进老年食堂建设,老年助餐村(社区)覆盖率75%。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99.5%以上。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封顶制,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3%。(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余杭分局)

七、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二十二)加强党建统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落实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工作专班。各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时向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推进年度“三农”重大突破性抓手清单,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打造一批农业农村标志性成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

(二十三)强化要素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区级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8%。要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健全“政银险担基”一体化乡村振兴投入体系。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分层分类完善重大项目库。完善落实乡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规范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口径。原则上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水利局、金融监管总局余杭监管支局、余杭农村商业银行)

(二十四)强化务实导向。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深化涉渔安全生产系统治理。坚决纠治“三农”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基层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监督,持续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确保农村风清气正、农民安居乐业。(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林业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气象局)



分享: